一說葡萄糖酸鈉,大家都應該不陌生吧,無論在醫學上還是在建筑上等等很多的行業都離不開葡萄糖酸鈉,這時就會有人問題起,葡萄糖酸鈉的需求量這么大,那么它是怎么生產的呢?
目前葡萄糖酸鈉的生產方法主要有生物發酵法、均相化學氧化法、電解氧化法以及多相催化氧化法等四種方法。
在這里我們就著重介紹一下生物發酵法:它包括霉菌發酵和**發酵,另外還有固定細胞發酵工藝。目前工業化生產上普遍采用的是黑曲霉菌發酵制葡萄糖酸鈉工藝。該工藝是在240-300 g/L的葡萄糖溶液中按比例加入無機鹽、氮源等營養物質,**,冷卻至適宜溫度,接種體積分數為8-10%的黑曲霉種子液,開動攪拌,通風,調整發酵液PH值維持在6.0-6.5,溫度保持在30-36℃,進行發酵。發酵過程中采用流加液體**的方法控制發酵液PH在6.0-6.5,通過循環水控制發酵溫度在30-36℃。發酵過程中根據需要添加消泡劑,以消除發酵過程中所產生的泡沫。整個發酵過程約需25-35 h,當殘糖降至1g/L時發酵結束。菌體與發酵液分離后,發酵液經真空濃縮、結晶后可得葡萄糖酸鈉晶體,或經噴霧干燥后制得葡萄糖酸鈉粉狀產品。該方法具有發酵速度快、發酵過程易于控制、產品易提取、生產穩定溫和、容易大工業化生產、符合目前生物發展的潮流等特點,但同時也有一定的缺陷,如產品色澤不易控制、無菌化要求程度高等。
看過這種方法之后是不是覺得葡萄糖酸鈉的制作不簡單呀,需要控制的技術要求是非常的嚴格的。